去年夏天在台北的藝廊(現在爲xiao qi gallery)欣賞了小嶋亞創先生的作品,令我驚豔不已。因為小嶋先生是名農夫,他不能離開日本48小時,以全心全力照顧農田,所以旋風式地來台參加開幕茶會便離去。那一天適逢上班日,我不便請假出席,但擇日去藝廊欣賞了他的作品,每一件我都很喜歡。依自己收藏陶作的習慣,我選擇了最喜愛且價格上也容許的一只吳須繪豬口,作為收藏。也把展覽的文宣壓在自己的辦公桌上,當案頭的工作一項一項執行完畢,文件逐漸清開時,小嶋先生在工作臺前創作的圖片便出現在眼前,在工作中可以瞬間輕鬆地抽離當下。
隨著自己這一年來參與農事的經驗增多,我對於小嶋先生的作品愈加喜愛。襯著稻穗、盛著食物的作品,顯得如此諧和,諧和地讓人感覺得到撫慰。反覆看著小嶋先生的藝廊兼工房胡坐市的介紹,其中一句話寫著因為是藝廊兼工房,拜訪前務必事先聯繫。我想小嶋先生並不排斥有人參訪,於是乎這趟拜訪行程便展開計畫了。行前,我去信聯絡,在一天之內便收到了小嶋先生熱情與歡迎的回覆。
這是一趟漫長的旅程。胡坐市位在日本本島中部信州長野縣信濃大町,是著名景點立山黑部的登山景點。從東京搭乘新幹線,以車速每小時275km(與高鐵相近)前往長野約莫兩個半鐘頭,然後轉乘前往松本市,再轉乘大糸線前往信濃大町,加上等車轉車的時間,總計四個小時。在大糸線的車上,可以明顯觀察到乘客多半是老人家、初高中生,以及登山客。在信濃大町出了站,由一位認真詢問確定交通路線才出發、興趣是洋裁的計程車司機女士帶領我們前往胡坐市。
拜訪小嶋亞創先生,攝於藝廊胡坐市前 |
胡坐市內的作品陳列展示 |
他領我們進到胡坐市藝廊中,讓我們靜靜地參觀,便一旁忙碌正在籌備東京展覽的作品。藝廊就在古宅的側面,小小的格局,在二樓靜靜地欣賞著時,還可以聆聽到院子裡小嶋先生工作機器發出的聲音、兩歲孩子的講話聲音、鳥叫聲。時光靜靜地。細細捧著作品,感受它的溫度、肌理、質地、圖樣、釉彩。從未師事老師的小嶋先生,看著書習陶,一直嘗試也有許多失敗。如今他說起來一派輕鬆,可想見經歷過許多地努力。
每天上午四點起床便開始從事農作,如除草等工作,忙到九點到中午前便是作陶時間,作陶的工作也很繁複,劈柴也是其中一項工作。問及農作與陶作之間有何異同處。小嶋先生笑著説,很難用英語精確地表達仔細,但是簡單地説,對他來講,陶作與農作並無不同,都是生活的展現。陶作賣陶,賺取得到金錢也是構成生活的需求架構。而自給自足的農業,也是為了生活本身。如同胡坐市網站上所說,胡坐市的精神便是器與美與生活(器 と 美 と 暮 ら し)。
與太太、四個孩子一家六口居住在這個古宅已經十年之久了。平常自己下田、作陶,太太則扮演協助工作,以及操持家務的角色。到訪的這一天,小嶋太太準備了由自家自製粳米粉所烘焙的藍梅馬芬,以及檸檬薄荷冰茶來招待我們。
模樣可愛的孩子,讓我想起山野家的小梅子。這位可愛的女孩已習慣了山林裡走走跑跑的生活。隨母親一起送我們到車站後,自己拿起一雙小雨鞋,左腳對左腳,右腳對右腳地穿好就跳下車,送我們到車站。
因為同樣的農作經驗,牽動了我對小嶋先生本人的親近和對其作品風格的喜好,我感受到的是,自己的生活會成就出自己風格的作品,持續地累積是重要的,這趟旅程已豐富滿足了我內心對半農半陶生活的好奇,陶藝旅程固然帶給自己新的視野,但接下來就是投注更多氣力在累積自己的技能上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