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aha Fermented Food
在多雨的日子裡,做著如陽光燦爛般的醃漬發酵食
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
2019年4月19日 星期五
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
漬x色水。。漬物觀察學隨筆。。
![]() |
玻璃罐中洋溢著自然而然的食材之美 |
[ Rainbow in jar ] Red
紅色,屬於冬天的發酵。
[ Rainbow in jar ] Yellow
陽光底下,田裡工作,人就安靜下來。秧綠的季節時,紅冠水雞偷偷築巢,離家了、長大了,現在水稻開始吐露檸檬黃色澤的抽穗。接著,所有的檸檬黃就要被金黃的成熟稻浪吞噬。躲進稻葉與稻葉之間,黑暗的洞裡,這裡還藏著折射的光。窺視才發現,季節的風景藏著很多雙手,除草的雙手、曬穀的雙手、割稻的雙手、做豆腐乳的雙手。收穫,是放手一時擁有的,也擁抱看不見的。 what's Yellow?
sunshine, silence.
nest ,harvest.
hand and hand,
hole and hug.
![]() |
剛發酵完成的黃綠色米麴 |
![]() |
米麴洗淨日曬後收藏保存 |
[ Rainbow in jar ] Green
畫濕水彩,老師說畫彩虹,但先把綠色空白下來。 :沒有綠色的彩虹,是什麼感覺? :我覺得是匱乏。 :記住沒有綠色時,你感受到的。 畫上綠色。 :有了綠色的彩虹是什麼感覺? 有人說著地了。有人說能夠呼吸了。我覺得開朗了。 :記住有了綠色後,你感受到的。
![]() |
青醬的靈魂是新鮮橄欖油 |
[ Rainbow in jar ] White
在山坳裡的老宅院落醃豆腐、日曬成豆腐角。連著一週做發酵,幾乎要忘記了今天是星期幾。都不重要了。一筐的白,單純、忘我。抬頭望望青蔚的天空裡,有淡淡的白色下弦月。 「一個能夠升起月亮的身體,必然馱住了無數次日落」。
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
漬x旅。。漬物觀察學隨筆。。
![]() |
寒流來襲時,將泡菜置入土灶裡慢慢發酵。 |
韓式泡菜,前年年底,我第一次試做,就愛上了的發酵食!第一次製作時,覺得繁複準備的食材特別多樣,大白菜、白蘿蔔、紅蘿蔔、蔥、蒜、韭、蒜頭、薑、蘋果、水梨、辣椒粉、糯米糊、魚露等等。而醃漬白菜的方式也需要好幾道工序,先是陰涼風乾,抹上鹽巴脫水,才把拌好的蔬菜餡料包裹進脫水後柔軟的白菜裡,一卷一卷放入玻璃甕裡發酵。如此大量食材,不禁讓我感覺,韓式泡菜是韓國人家族大家一起動手製作的保存食吧。
我所做的韓式泡菜,沒有一次味道是重複的,我想,或許是因為韓式泡菜不是屬於我家鄉的味,我無法依循記憶的線索,來為它定義。於是乎,變成了今天買到的韭菜多一點,就是韭菜味比較重的口味;或是覺得白菜屬性太冷,加了很多薑的搖滾重薑版;還是紅蘿蔔比例多了點,成了橘紅色而非紅色的泡菜模樣。我不會說每一次的味道都是美味好吃的,但也並不是不好吃難以下嚥,那個口味的光譜不是好吃、不好吃,或好吃等級來衡量,而是每一次都有它獨特的經驗和風味,我會去品嘗它的食材比例,去探索食材來源牽動了哪些變化。
於是,這次我創作了旅人風味的韓式泡菜。友人從京都帶回的魚露,比起東南亞魚露更為溫和,我想,這接近了韓國的口味吧。友人從寮國帶回的蝦醬,當時我正準備要搬家,友人在寮國小村莊看見到處都有藍綠色的木房子在出售,還說特別適合我。還有友人從熊野古道帶回的赤山椒,仿似台灣山胡椒馬告的氣息。還有友人京都旅行,帶回的韓國出產辣椒粉,光是韓國辣椒粉,每一家的味道都有所不同。這些調味,一匙一點放入泡菜裡,在寒流來襲的天氣裡,我將泡菜放入土灶裡慢慢發酵五天,才移進玻璃罐裡冰箱冷藏。口味有那麼一點微酸,辣度特別加重了一點,有一點海鮮的氣息,即使煮湯後也咬勁清脆的白菜...這是許許多多旅行的禮物,所融合出的風味。這味道不能復刻,隨著每次食材比重不同、調味不同,也會變化出另一番風貌,這就是發酵的趣味吧,如果願意將這變化視為一種趣味而去接受,不執著一定得要什麼樣子,這也是旅行的真諦吧,雖然有著想去的地方,但是實際旅行路途上的一切發生,都成就了一次旅行的難得回憶。
而我真的好想去韓國旅行,在這個韓風風行多年,沒去過韓國旅行(僅過境一次)的我,油然產生好想去旅行,嚐嚐韓國發酵食、採買製作發酵食食材的願望。
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