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

老奶奶說蒙古食物

中戈壁的游牧女主人琪琪格正在擠駱駝奶,留意她那美麗的腳勢~



<<精通蘇聯料理藝術:包裹在布林餅裡的悲歡離合>>2015年中譯本出版,從新書出版時就買下,近日終於閱畢。四百多頁的一部書,作者妙筆生花,句句精彩,譯者翻譯流暢,讀來暢行無阻。簡單說,這部書從1910年代帝俄結束寫起每一年代,亦是每一階段領導政權籠罩下的蘇聯飲食經驗,寫至1990年代蘇聯(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)解體,步入民主社會。作者出生於1960年代,母親帶著11歲時的作者,移民美國,這部書關乎她們家族故事與整個蘇聯時代飢餓匱乏的過去,更一次一次地在紐約窄小的公寓裡,以料理填滿懷舊與想像。從料理的角度認識了蘇聯的社會主義,是我閱讀這本書的目的,旁敲側擊曾經是共和國之一的蒙古,可能在料理上有過什麼影響。
五年前旅行蒙古國之前,讀了「遊牧綠」報導發生在蒙古國的環境新聞,開採礦石、水污染、垃圾污染、貧窮、貧富差距...。直到真正踏上蒙古國,才更是驚訝這完全不是讀書時史書裡的蒙古。我讀的史書最晚是紀錄到15世紀的蒙古,現在,21世紀!回想我當時的旅行,也可算是一場「穿越」吧,處處驚訝,原來五百年後蒙古土地出現過社會主義。同行的中國旅伴,與蒙古導遊很有話聊,她們會點燃一根菸,在旁邊說她們的社會主義話題,開玩笑地排斥我們幾個台灣人。在餐廳或計程車上廣播流瀉出<喀秋莎><莫斯科郊外的夜晚>曲調時,中國旅伴會很有感觸地回應。我心想,這是社...義!
在中戈壁荒地上,我拾起一個綠色仿似珐瑯材質的破水壺時,愛不釋手地說,這很社會主義是吧。中國旅伴說,你要是喜歡社會主義氛圍的東西,北京有個店裡有專賣。社會主義氛圍,那到底是什麼,我可不是說那種「為人民服務」這樣具體的文字,而是“就是那個呀”,哪個?就是那個社會主義氛圍嘛。天哪,我真的對社會主義很不熟。從蒙古國回來後,我對蘇聯時代的事物開始感興趣。如果我無法明言社會主義氛圍是什麼,或許「蘇聯」會給我答案吧。
<<精通蘇聯料理藝術>>這部書並沒有談及蒙古。書中談起了較之蘇聯本身匱乏與飢餓的飲食經驗,”民族友誼”的共和國烏克蘭、喬治亞、吉爾吉斯、烏茲別克等料理都更為豐富可口。好的,那關於蒙古呢...曾經我在北京一間名為「元上都」的大餐館裡,吃了好些所謂蒙古料理,羊肉餡餃子、包裹羊奶酪的甜點、涮羊肉,詳細的菜單我記不清楚了,很深刻的印象是口味非常精緻好吃。北京作為元朝時的首都,自然會留下蒙漢交融的飲食,這間餐館呈現了“蒙漢全席”式的料理,和尋常人家裡的每日餐食,終究會有差異。出了北京,在內蒙古吃過羊肉湯麵,麵上總會放塊圓餅,似我們吃的蔥油餅,總是被熱湯燻得有點溼溽。在蒙古國長途旅行時的中繼休息站(蒙古包),吃的是羊肉乾麵,上面同樣放塊圓餅。羊肉麵加上餅,好似最為常見的料理。在中戈壁的定居牧民家中,麵包師傅的男主人,在我們入住的第一晚就端上了一鍋羊肉炒麵。說實在,滋味只在得以下嚥之上。翌日早晨,男主人準備的日常早餐是麵包、奶油、砂糖、蔬菜沙拉。先在麵包上塗抹一層奶油,撒上砂糖,輕敲麵包讓糖均勻分佈在奶油上,佐以俄國紅茶。我心中的社會主義逼逼聲再次響起。
在中戈壁旅行時,總共住過三戶人家,其中兩戶是定居,一戶是真正逐水草而居、放牧駱駝與山羊的游牧民。座落在蒙古包中心的火爐,總是燃燒著,是一個家的心臟,我們坐在這兒,吃到了女主人熬的羊肉乾粥,說是粥,更像是大鍋羊肉乾湯裡放了少許幾匙硬粒米飯。我們有人好奇羊肉乾,女主人便給我們看看她曬的各式羊肉乾,有頭顱,還有長條狀好似身軀部位的肉乾。我們喝到的水總是充斥羊肉湯鹹味,在這裡習以為常,離開了這戶人家後,打開保溫瓶,聞到水中的羊肉湯鹹味,竟然就開始不習慣了。我以為這就是蒙古食物的最初原貌了吧!心中珍惜著這難得的飲食經驗,一邊也惋惜著這樣的食物我吃不慣哪,蒙古的料理是這般粗礰嗎?
回到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,我們到訪司機先生的母親家中。座落在一間集合公寓(逼逼!社...義!)裡,尋常的門後,竟然是從牆壁到地板都以美輪美奐絨毯裝飾的家屋!這位媽媽做的羊肉包子、羊肉乾粥,那真的稱得上是粥!真是精緻可口!最後還端出了馬奶酒讓我們品嚐。我們與媽媽合照時,她露出了社會主義般的笑容(據<<精通蘇聯料理藝術>>書中的說法,蘇聯式微笑,不露牙齒),她身旁同樣是民主國家(蒙古國在蘇聯解體後成為民主國家)的臺灣兩位女子,則是深受資本主義荼毒的露齒笑容,與歪頭姿勢。離去時,媽媽給我們臉頰上親吻,這是蒙古傳統的道別。
從第一次踏上社會主義或前身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土地上,便感覺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影子彼此交疊,不明不白。總是會有些不容語言明說的氣息,那麼聞得到嗎?在烏蘭巴托街頭的某個轉角,我們遇上了一間烏克蘭料理餐館,餐館裡沒有任何一個人懂得英文或中文,無法語言溝通,便就著連圖片都少得可以的菜單瞎點一通。結果,每道料理都好吃得要命,尤其一杯甜飲,讓我們又追加點了一杯。借<<精通蘇聯料理藝術>>一句話,”敬民族友誼”。
「打開你的冰箱,拿出一百張餐券,加入水和鹽,請慢用,好吃,好吃,哈哈哈,嘻嘻嘻。」<<精通蘇聯料理藝術>>引用了名為<好吃!好吃!>歌曲的歌詞。如果那是個飢餓的年代,讓蒙古導遊留戀曾經留學蘇聯,懷舊社會主義的什麼呢?「為什麼在所有的集權神話中,金光閃閃的民族友誼童話依然如此親密地深植我的靈魂?我決定為媽媽舉辦一場生日晚宴,以我們昔日的共和國真正的料理為主題。整整一個星期,我忙著為喬治亞雞肉薩奇維研磨胡椒、用葡萄葉包裹香噴噴的亞美尼亞羊肉、為道地的烏克蘭甜菜湯煎炸豬油渣。至於甜點擇選擇立陶宛蜂蜜蛋糕。我為了向解除<<聯盟條約>>的酒局致意,甚至還泡了白俄羅斯藥草伏特加。」「婆婆、婆婆,告訴我,蘇聯時代的生活是什麼樣子?」
那蘇聯時代的蒙古飲食是什麼樣子?其他的時候、其他的人家裡又是什麼樣子?關於那塊土地上的事情,我還想繼續知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